从第五次代表大会的结束,如今已走过了六个年头。
这是全市社科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有效指导下,高举旗帜、把握大局、砥砺前行的六年;是我市社科事业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在开拓奋进中持续取得新进展的六年。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发出了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动员令。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社科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发展齐进步、与人民共命运,推动全市社科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市社科联上下,既加深了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进一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年来,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2018年5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举行、同年9月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报告会、今年5月,纪念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座谈会召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几场活动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发展思路,推动学习贯彻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六年来,我市社科联在“真信”上下功夫,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高举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学懂弄通”提素养,在全市社科界,广泛组织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大力推进“专题理论培训”“社科专家讲座”等学习教育,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坚持以“研究阐释”悟精髓,就学习研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权威著作,开展专项社科课题规划立项工作,80多个社科机构、200多个科研团队、1000多名社科工作者参与课题研究,有效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如今,我市社科界坚持以“宣传普及”聚民心,实施“理论惠民”工程,在各级各类社科普及活动中,突出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宣传科学理论与宣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重大节点上的理论宣讲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遴选高层次专家,深入全市城乡社区,面对面向群众讲授社科理论知识,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六年来,市社科联共立项理论研究课题600余项,组织或委托组织理论研讨活动80余场,2000多人次的社科专家参与“理论下乡”活动。
六年来,交流活跃成果丰硕
在今年9月份结束的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全省(包括部署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总计评出获奖作品250项,我市获得2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0项,获奖数量居省内城市前列,实现了“保三争二抢第一”目标。
按照“规划课题引领、成果评选激励、学术交流带动”的思路,鼓励和引导广大社科专家学者深耕学术大地,服务改革发展。社科规划项目、规划课题的引擎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六年全市共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2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644项、省人文社科课题73项,市社科规划课题1388项,出版著作千余部,发表论文万余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激励功能日益强化,六年全市共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14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160项、其中获一等奖14项;评出市社科优秀成果882项、其中一等奖成果113项。
六年来,我市社科界在“真学”上下功夫,学术研讨交流活跃发展。全市共举办各类论坛、研讨会、报告会3000多场,收到专家论文5600多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胶东红色文化研讨会等大型研讨活动,把政治性、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统一起来,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昂扬旋律。将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导向,贯彻到课题规划、成果评选和学术交流活动中,鼓励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烟台大地上。“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美国主权债务风险研究”“乡村振兴的美丽样板”“烟台生态农业建设的调查及建议”等一批社科研究成果,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学术应用价值,获中央和省委、市委领导批示。
六年来,社科普及成效显著
以“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山东省暨烟台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式今年6月11日在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举行。社科普及周,直达全市农村社区,上千名社科工作者与数万名社区居民开展互动交流,实现了人文传播与基层零距离、社科普及与群众面对面。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社科联组织积极推动、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社科普及教育机制,在提高全民人文社科素养上下功夫、用力气。“社科普及周”活动产生出较强影响力,坚持每年一届、每届一个主题,从市委领导到专家学者广泛参与,采取广场宣传、理论下乡、专题讲座、义务咨询等形式,集中普及人文社科知识。
六年来,市社科联在“真讲”上下功夫,社科普及志愿服务也向纵深拓展。在全市社科组织和机构中,组建起36支、由5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社科志愿服务队,持续推进社会科学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工作。烟台大学的“博物馆艺术之旅”、鲁东大学的“壮丽七十载、志愿践初心”、南山学院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社科志愿服务行动,在传播科学思想、塑造美好心灵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高标准推进《烟台社会科学》会刊建设,改版上线烟台社科网,积极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作用,打造横向上广泛覆盖、纵向上深度延展、内容健康向上的社科普及大格局。全市社科工作者六年累计创作科普著作73部,举办科普讲座咨询活动1200多场,共向群众发放科普图书2万余册、宣传资料10万多份,社科精神产品日趋丰富,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工作持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