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查询

科研动态

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大力促进创业就业
2020-12-02 10:40  |  浏览次数:
□ 山西省朔州市人社局  闫为民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出台,当时只限于为下岗职工创业发放2万元左右的全额贴息贷款。之后贴息贷款的对象范围逐步扩大,贷款额度逐渐提高。财金【2018】22号文件将贷款对象扩大到所有非在职城乡创业人员,国发【2018】39号文件将国家贴息支持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2004年为100万元)。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十分重视。一些地方如河南省、江西省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9年底河南、江西两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双双达到1000亿元(中国新闻网)。另一些地方的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则乏善可陈,究其原因,主要是决策者对于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创业担保贷款是积极就业政策的一部分
      创业担保贷款是由政府设立担保基金存放于承办银行,银行按照政策要求向大学毕业生和城乡各类创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的一种财政贴息贷款。对于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小微企业给予基准利率贴息。
我们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之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由劳动创造。所以,就业不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力——谁去创造反映在GDP中的价值呢?而从习总书记“发展为了人民”的观点来看,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就业弹性转为负值,打工型就业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压力。面对经济需要转型升级、产业开发不足、创新不足,同时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情况,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成为就业工作新的抓手,更是治本之策。
今年2月23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其中两项就是:发展中小微企业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眆在《新华月刊》2020第6期发表文章《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论述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本。他说,2019年我国平均每天新增登记企业达到1.99万个,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这种创业活动的高度活跃性,是我国连续七年保持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强有力的扶持手段促进大众创业,是提高就业的关键之举。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就业政策的重心,因此创业担保贷款等促进创业的政策受到国家的重视。具体地讲,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等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个人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尤其在当前,疫情阻击战的胜利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条件,我们应抓住时机,采取创业担保贷款等积极就业政策,及时解决受疫情影响的创业就业困难问题。
创业担保贷款是政府扶持创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使就业创业困难人员生活稳定下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二、创业担保贷款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
      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相对于保守的财政政策而言,积极财政政策更具有战略性。它通过主动作为,促进经济、就业等目标实现,获得当下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创业担保贷款需要必要的财政预算以充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它是创业担保贷款能够实施的前提。
      创业贷款担保基金的不足是制约一些地方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瓶颈。2017年,马凯副总理在全国普惠金融工作会议上表扬了安徽的做法,安徽省在和国内其它省一样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预算每年首先拿出5亿元用来充实创业贷款基金。马总理说,一些地方基金规模上不去,不是因为财政困难,还是思想认识的事。道理其实简单,勒紧腰带拿出钱充实基金则促进了创业就业,创业就业促进经济民生发展,既从整体上减轻了财政负担,又促进经济发展,涵养了税源;如果硬是不拿出这笔钱,财政资金只能疲于应付各种民生问题,愈加被动。
      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也要解放思想。创业担保贷款的力度取决于创业贷款担保基金的规模和放款力度上。其中基金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金规模大并且随着放款量的增加不断得到补充,才可能做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对创业就业甚至于经济发展起到显著作用。
      三、创业担保贷款是普惠金融政策的一部分
      投资决定增长,投资结构决定增长结构。而金融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并且可以对投资总量和结构起到调节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和普惠金融相结合,使投资流向弱势群体,使他们也有创业的机会,其意义在于:
      1、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投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平衡经济结构、促进创业创新、缩小收入差距以及扩大经济总量、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等都有积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银行信贷策略调整等措施推动金融投资足量流入中小微企业,推动其发展。从一定意义讲,金融流向中小微企业的量决定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
      2、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帮助受益群体提升经济造血功能。本着普惠金融的原则发展小微企业(包括个体户),既开拓了金融机构业务,又充分挖掘贫困人力资源的创业潜能,促进和谐发展,更加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促进创业担保贷款。积极财政政策和普惠金融相结合,增加服务弱势创业群体的力度。高校毕业、军人退伍、从各类单位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未就业或就业转创业人员中的积极创业者多数在创业前属于没有工资保障的失业人员这一“弱势群体”,亟需低成本创业资金输入,自然应成为积极财政政策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创业担保贷款是积极财政政策和普惠金融相结合的典范,由财政拨付担保基金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金融机构向创业资金困难人员和小微企业放款,以积极姿态扶持创业就业。
      从就业、财政、金融三个方面来看,创业担保贷款都是新时代推动创业就业的有力手段之一。各级人社、财政、金融部门都应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担当作为,努力贯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切实发挥其促进创业就业的独特作用。

(责任编辑:kyd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