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查询

政策动向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史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2020-07-16 07:50  |  浏览次数:

  一、关于大学生党史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关系问题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19217月成立至今百年来所留下的各种“痕迹”,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开放的“综合体”,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百年来所形成的这些中共党史知识无疑是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主体与重点。

    但是,在系统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他们进行中国近现代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人民奉献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但是,18406月,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入侵,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后的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贯穿着历史发展线索,分别是遭受6次大规模外敌入侵与无数次内战摧残的“灾难史”;以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无数先进分子进行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史”;以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抗击内外反动势力的“抗争史”。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华文明史是一部“连续性”的“大历史”,中共党史只是其一部分,是一种“短时段”的“阶段性”的历史。片面考察“短时段”的“阶段性”的历史研究与教育取向是不正确的。20世纪西方“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告诫学界:“不要只考虑‘短时段’”,他还指出,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是第一个在历史长时段的基础上构造了真正的社会模式”2](p41、52)。

    我们只有在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适时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将党史教育这一“阶段性”的历史教育活动置于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华文明史这一“连续性”的“大历史”教育背景下进行,才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上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才能让他们深刻到中国先进分子为救国救民开展的探索活动及其失败的原因;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国强民富、国泰民安的新时代。习近平指出:我们“走到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p345)。因而,新形势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更加需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并从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4]。所以,在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可见,只有正确处理好党史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关系,将党史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结合起来,甚至要将中共党史教育置于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大背景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才能让广大的青年学生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与之相适应,在教材方面,应该坚持中共党史教材与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并举的方针,中共党史教育的教材最好采用《中国共产党历史》(两卷本,杨凤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三卷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版);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教材最好采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等。两种教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关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主流与支流关系问题

     如前所述,在近代,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无数的灾难与艰辛探索的失败后,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果然不负众望,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打败了本国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相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辉煌成就。1978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国家各方面实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升。可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建设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中共党史的主流。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5]。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确实犯过一些错误,比如,右倾机会主义、左倾教条主义及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也遭受过一些挫折,比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大跃进乃至文化大革命等。这些错误及挫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革命、建设造成了损失。对此,我们不应该回避,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6](p693)但错误与失利是支流,因为损失远比成就小。我们不允许借题发挥,恶意利用乃至放大党的失误,丑化、攻击党的历史。2016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一次关于文学艺术的讲话时指出:“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7]这也适合大学生党史教育。

     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时候,要两者兼顾,既要讲主流,也要讲支流,只讲主流,不讲支流,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是不完整的;但又不能等量齐观,要重点讲主流, 讲支流是为了更好地讲主流,不区分重点,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容易陷于误区,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三、关于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理论与现实的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让他们将来完全胜任这一重任,必须夯实他们的理论知识。他们的理论知识体系应该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应该向大学生开展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教育。无产阶级政党一贯重视理论教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8](p311)。党史教育也应该包括在内。因为中国共产党要使大学生与党的初心、国家的目标相向而行,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多渠道、多维度地向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所以,一方面,大学生党史教育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要教育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发展进程,让他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党的理想信念与宗旨、党的优良传统与优良作风、党的先进群体与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等。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党成立百年来各方面的政策、行动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习近平同志站在建党百年来的历史高度,强调要从党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我们回顾与学习党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6](p345)。大学生正值“拔节育穗”的关键时期,党史教育应该引领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正确了解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所以,对大学生开展党史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将党史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党史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史教育应该与当前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些热点问题包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防控、复工复产、大学生就业、中美贸易争端、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港独”问题、“藏独”问题、“疆独”问题、中印边界冲突、中东问题及朝鲜半岛问题等。通过党史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工作,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肩负救国救民的初心与使命的历史必然性,使大学生在灵魂深处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优良作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与权威,不折不扣地保持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与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分忧。要教育大学生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用所学到的党史理论知识,观察现实社会、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升政治站位;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特别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6](p345)。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大学生要将学到的党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时刻准备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共产主义而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党史理论教育是为了解决“从哪里来”的问题,而通过理论教育提升其实践水平是为了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