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查询

学术前沿

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2020-07-16 07:57  |  浏览次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用教师的能动性来引发和诱导学生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呢?现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信任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信学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探索少,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没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潜能,经过自己努力是可以达到教学要求的,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教学中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概括。哪怕一个小问题,结论都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并不包办代替。为此,教师要做到“三少”:①少讲:教师导语要“准”,讲的质量要“精”,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②少问:减少课堂中大量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提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概念,思考问题,讨论看法,练习巩固;③少写: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减少板书的时间,适当、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反映教材内容的重点,展开教学思路。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寻求结论。①动手试一试:用一张矩形纸张你能卷成一个圆柱形吗?②你发现了什么?③已知底面半径和圆柱高,你能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很快找到了结论。

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圆柱的有关概念,继而采用小组讨论,“一个矩形纸片两边长分别为10厘米、8厘米,用它做一个圆柱的侧面,所得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寻求启发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活动,没有让学生被动接受灌输,而是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给他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尽可能让他们自己观察、思考、表达,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自己解疑、小结。这样,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

二、激励学生,把成功的体验留给学生

激励学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好胜是儿童的心理特征。苏霍姆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教师不要给予否定,说:“你错了”、“你不行”。更不要挖苦、讽刺。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多说些“好好想一想”,“已经沾边了”、“看谁学得最好”、“很好”、“不错”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发、诱导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需要。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个学生,只要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让他品尝到了学习劳动的快乐,他才会克服学习的种种困难,勇往直前。在教学中,我尽量把课堂发言的机会给学习基础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去思考、回答问题。把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让今天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比,只要有所进步,就能体验成功。对于未获得成功者,不简单给予批评责备,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分予以肯定,多给他们创设思考的情景,架设探求新知的桥梁,同时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多说些“没关系,想好了再说”、“谁能帮帮他”等语言,这样既保护和培养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尊重,保持这种愉悦的学习情绪,就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良好氛围,各类学生都将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真实体验,而这种体验又将推动他们努力去追求新的成功,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培养兴趣,把探索的机会让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点。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精采的课堂开始,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其导入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老师加以引导、诱发,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驱动学生思维的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时,设计了以下一道题计算“2012—2×201×200+2002”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计算,一种是运用公式,后者很快得到了结果,我接着又出示,计算“20042—2×2004×2003+20032”指出,谁发现了简便运算的规律吗?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结论是什么,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索,自然就进入到了学习新知的情景中。